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社副社长王志刚:技术之上,愿我们有更温情而美好的教育

王志刚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23


一年前,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踏着“互联网+教育”的浪潮,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应运而生。绿色的基调,充满朝气的封面教师,预示着数字化教学的春天已然到来。一年来,大家共同见证了这株“小苗”破土发芽、茁壮成长。为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需要,从本期(2018年第4期)开始,《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2018年第4期7月10日刊出,欢迎订阅


回顾创刊之初,我们曾反复论证:这本刊是办给谁看的?要办成一本什么样的刊物?应该设什么栏目,向读者传递什么内容……其实,在本刊之前,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期刊已有不少,但聚焦课堂教学、服务于一线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纸刊和数字刊同步出版的却少之又少。在当今信息时代,技术成为生存必须的环境要素,信息素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自创办之始就承载了“引领数字化教学,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使命。我们要办一本广大中小学教师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期刊。


审视一年来所走过的路,通过策划的一个个选题,刊登的一篇篇文章,发布的一幅幅图片,以及大量的音视频和课件,我们在努力践行创刊的初心。


我们在观念升级上深耕细作,从“思”的转变开始,引导“行”的变化,让教师在读刊中思考、感悟,逐步形成与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数字化教学观念。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为本刊撰文指出,“智能时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将发生深刻变革”。如何应对变革的挑战?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唐晓勇在文中疾呼:“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需要重构学习观,始终把‘学习’放在时代发展与未来需求的背景中来思考,并不断重塑自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们尝试从教育技术哲学的高度,深入分析教育与技术、技术与人的关系。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指出,“机器不可能代替人,它能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会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沟通不可能用机器替代”。 这种基于技术使用的哲学思考,有助于厘清教育与技术的逻辑关系,避免陷入技术误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王鹏远老师在文章中提出:“我们需要思考:在数学教学的什么场合、什么内容需要使用技术?使用什么技术?怎样使用技术?”不是技术越先进、覆盖率越高,效果就越好。技术的应用能否直达教育的价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检验技术应用好坏的标准。


我们找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模式。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育“找到一种全新的、能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途径与方法”。所以,本刊每期都以最大的篇幅发表来自一线各学科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创新实践和教学案例。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不再满足于做因循古法的“守夜人”,自发尝试做变革创新的“撞钟者”。也正是千千万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滴革新和实践,描绘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未来蓝图。


一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一年,对《中小学数字化教学》也只是刚刚起步。我们希望集产学研用各方智慧,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办成一本“数字化教学应用指南”;我们希望汇专家深度思考和一线教学多样实践,助力广大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和数字化教学能力提高;我们希望借用互联网和技术的力量,推动教育教学变革;我们更希望透过一篇篇文章,让技术不再坚硬和让人生畏,让融入技术的教育变得更加温情而美好。


从双月刊变成月刊,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服务教育、服务教学、服务教师。在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永远是你真诚的朋友。


我们与你一路同行!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院长,本刊主编)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4期7月10日刊出

不容错过,快快订阅


订阅请联系崔老师

手机:18500069644;微信:ququ0411


期刊一周年,好礼大放送

第二波

赠送《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纸质期刊

(7月9日活动生效,请在本条微信下留言)


好礼说明:赠送《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纸质期刊,包括2018年第4期至9期共6期纸质期刊。每两期寄送一次。


赠送规则

1、在2018年7月9日发布的微信文章(本条微信)下面留言,说出您对《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的认识,或最关注的期刊文章,并说明原因或对文章发表看法,要求言之有物、合规合法;

2、邀请朋友为您的留言点赞;

3、留言点赞数前10名者各获得纸质期刊。


使用方式

1、点赞数将以2018年7月14日12时的数据为最终排名依据;

2、请您即时关注我们给您的留言,届时请您留下姓名、联系方式、单位、职务等信息,以便我们给您寄送期刊;

3、如果您在2018年7月17日12时前没有回复相关信息,因为我们无法再与您取得联系,即视为您自动放弃权限。



— THE END —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4期

微信编辑:李中华



往期荐读

原汁原味的美国STEAM课堂什么样?(内附课堂教学视频)

我们提供了两种论文发表方式,就等你来投稿

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众筹众智,让教育信息化2.0变为现实

余胜泉:人工智能可能承担12种教育功能,而教师核心价值在于“育人”

梁锦明: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未来的发展,教给他们一些10年后还能用得上的知识



2018,我们将聚焦以下话题,

欢迎来稿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